您的位置 :首页>>绿色校园>>计划分工>>>>阅览文章

江宁区土桥中学创建南京市“绿色学校”实施方案

发表日期:2012/5/11 8:33:30 作者:无 有1499位读者读过

为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提高广大师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市“绿色学校”评价指标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言明忠          

副组长:张延根   纪耀宗

组员:朱泽全 石巧祥 许光明  笪爱民  肖顺福  潘晓祥    各年级主任和学生代表

二、创建工作阶段划分及主要工作:

    第一阶段:

    1.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2.拟定创建实施方案。

    3.举行创建活动启动仪式。

    4.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发环保告家长书,进行宣传。

    5.请专家整体规划设计。

    第二阶段:

     1、环境建设,拓展绿色人文空间。

     2、环保知识讲座、书画展,成立环保科技小组并开展活动。

     3、编写学科渗透教案,推荐教师上示范课。

     4、环保标语征集。

     5、电池、饮料瓶等废旧物品回收。

    6、“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进社区义务打扫卫生、护绿活动,发宣传资料。

    7、“变废为宝”手工作制比赛。

    8、教室、办公室文化评比。

    9、邀请市、区环保局、教育局领导检查,及时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

    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2.申报绿色学校;

3.迎接验收。

 三、创建工作分工:

    1.向市创建“绿色学校”办公室提出申请,召开校长办公会和行政会研究创建事宜,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并进行责任分工,校园环境建设,召开创建领导小组成员会,研究、落实、检查创建工作。

    2.组织学习创建“绿色学校”有关文件,落实、检查创建工作。

    3.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召开主题班会,宣传环保常识,倡导绿色文明,推动绿色消费,绿色上网。召开教职工会议。

    4.制定“护绿、养绿”活动计划,制定“环保志愿者”活动计划。

    5.利用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宣传,提出要求。与土桥敬老院开展共建活动。

    6.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推广环保知识。

    7.学生参与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劳动班级评比活动。

    8.各学科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9.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

采集标本 、手工制作 、环保小论文、校园环境社会调查、美术作品展览等

    10.组织学生开展护校、护绿活动。

    11.开展“关心环保,爱我家园”环保教育主题活动

活动内容 

 “环保知识大家知”宣传栏

学生国旗下讲话《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环保主题黑板报

“环保志愿者”活动

   “人与环境”社会实践活动,环保知识竞赛 

环保知识讲座

    12.材料收集、整理、分类归档,迎接验收。

四、主要举措:

(一)改善办学条件,拓展绿色人文空间。

     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围绕“一个格局、三个延伸、六个增色”全面展开,拓展绿色空间,延伸绿色文化。

“一个格局”通过创建活动要逐步形成体现地方传统文化底蕴,树、草、花科学配置,上有大树遮荫,下有草皮覆盖,空中有花草种植区,间有草花点缀;局部有雕塑、曲径,面有景观可赏,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校园建设格局。

“三个延伸”创建过程中注重向增加文化内涵底蕴延伸、向增强环保意识延伸、向审美教育延伸。

    “六个增色”,一是“植树增荫”,在实施“绿荫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大树进校园”工程,加大植树造荫力度;二是“种草增绿”,加大草皮种植、养护、管理力度,确保草皮生长良好,土不露天;三是“育花增美”,根据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栽花树、育盆花点缀校园,通过摆放花草展示学校形象,突出办学特色;四是“造景增辉”,在校园内利用空中种植区适当增加景点,创造出多层次、立体感、生态型的校园景色。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绿色环保管理体系。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德育处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工会、团支部、年级组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形成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体系。

      2.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各班班级卫生常规》、《环境教育活动要求》、《文明学生守则》等有关规章制度,并纳入班级、学生考核范畴,注重过程管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3.划分环境保护区,做到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

      4.建立环境保护监督岗,设立班级爱绿护绿小分队,推选环保小卫士轮流值勤,不定期地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常规工作中进行评估。

(三)构建环境教育体系,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1.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纳入各相关必修课程教学计划,成为各学科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环境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对环境观念,如持续发展观念、基本国策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法规观念等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力求从内容到形式灵活多样。

    2.建立考核制度,规定在相关学科的考试命题中一定要有相应比例的环境知识考题,用于检查环境知识教学的实效。

     3.进行环境教育科研活动。组织教师从不同领域探索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意义,以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教育实践技能。同时,结合研究性课程的开设,组织各类实验小组,参加科技及环保实践活动,研究树木花草对空气净化的作用;研究邻水县城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的现状及原因;研究学校的规划布局,提出校园绿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研究废旧电池的危害。学校鼓励教师进行环保教学和环保科研,将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业绩作为晋升职称、年度评优的条件之一。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环保培训,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的教师队伍。

(四)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创建“绿色学校”

      1.发挥视听媒体功能,营造环保教育氛围。

      学校将环境保护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制作环保宣传标语(牌),购买盆花装缀校园。同时组织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在课间操时间集会,表彰每月环保之星和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班班互动,使之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亮丽风景。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境知识教育

      学校将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爱我蓝天、爱我家乡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课新颖、活泼,如故事、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重大纪念日是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最佳时机,学校认真组织专题活动,如结合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聘请市、县环保局专家开展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作文竞赛、环保书画竞赛,收集废旧电池等活动;植树节发动学生植绿护绿,为班级献花,为学校添绿。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然,而且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4.开展社区实践活动,注重环境教育实效。

    (1)坚持每学期组织学生成立假日小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机关、敬老院进行卫生清扫和环保宣传活动。在“6·5”世界环境日,配合县环保局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2)组建环保小记者团,将环境保护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如组织环保小记者对学校周围的工厂、商店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进行调查、监测与化验等活动。

    (3)广泛开展家庭互助活动,不但自己要做环保标兵,还要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小手拉大手,让环保意识真正深入家庭,深入人心。

      5.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绿色理念渗入孩子心田。

      通过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和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通过把绿色带入教室的活动,栽上一盆花、种上一棵草,引导学生装扮自己美好的生活。

五、预期目标

    1.校园环境优美、洁净、环保,有较强的文化气息。

    2.学生环保意识大大增强,懂得一定的环保知识,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3.带动家庭、社区,投入到环保行列中来。

    4.创建市绿色学校验收合格。

    创建市绿色学校,要求高,任务重,完成创建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一定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树立创新意识,扎实工作,为尽早创建成绿色学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