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学校基本知识培训
发表日期:2012/5/11 8:34:26 作者:无 有1545位读者读过
创建绿色学校基本知识培训
江宁区土桥中学 言明忠 2012年2月
一、绿色学校的产生
1996年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中宣部联合颁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纲要》提出:到2000年,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在2000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联合表彰绿色学校的通知》,并于2000年11月表彰了全国105所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和22个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01年初,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又联合下发了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和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绿色学校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文件。截止到2001年成月,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极其命名表彰活动,已命名的各级绿色学校3000余所。首批表彰的学校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今后随着绿色学校的发展和完善,将逐渐扩展到幼儿园和大学。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学校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环境教育逐步从单一环境知识灌输扩展到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参与五个方面,继而发展到融学校政策、管理、教学、生活为一体的全校性、综合性的绿色学校模式。
二、绿色学校的内涵极其意义
(一)内涵
绿色学校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学校环境素养的学校。环境素质和行为是绿色学校所有学生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绿色学校的创建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和途径。
绿色学校的环境、生活、文化、和有益于环境的政策和管理体系对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有着特点的教育意义。
绿色学校不仅能使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品质得到改善,而且还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二)意义
1.对于学校师生
有助于加深师生对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2.对于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3.对于环境
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使校园环境更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4.对于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和民间艺术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5.对于教学
学校可以获得环境教育的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不断充实和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6.社会影响
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律。学校有机会获得较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全国和国际宣传和交流自己的经验。
7.经验效益
学校通过节约能源、节节电,资源回收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明显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政开支。
三、创建绿色学校的原则
(一)、整体发展原则
学校在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保持和完善已有的环境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在管理的各个领域,如行政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思想道德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中,纳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相协调。
(二)、共同参与原则
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学校不仅要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指标及实施方案,而且要强调明确各自的职责,校长、中层领导、教职员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同时鼓励家长、社区、有关专家、媒体、政府等相关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有效参与。
(三)循序渐进原则
绿色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保持并发展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活动方面应依据本地本校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四)灵活多样原则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经济和文化都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即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在经费、学校硬件条件、师资、学生来源、资源和环境特点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必须认真分析自身条件,发挥师生智慧,充分体现活动和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四、创建绿色学校的步骤
(一)作出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并予以公布。成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机构。
(二)制定创建绿色学校计划
(三)实施创建绿色学校计划
(四)定期自我检查与纠正
(五)申请验收或命名
第二部分 我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基本步骤及核心内容
一、基本步骤
1.做出决定,成立领导小组
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言明忠
副组长:张延根 纪耀宗
组 员:朱泽全 石巧祥 许光明 笪爱民 肖顺福 潘晓祥 学生代表3人
下设三个小组
(一)环境建设组
组长:言明忠
成员:肖顺福 潘晓祥
主要任务:完成校园及教学功能室、卫生间、饭堂的绿化、美化及净化工作等。
(二)学校管理和宣传教育组
组长:张延根
成员:石巧祥 许光明 笪爱民 各教研组长、各班主任以及相关老师、学生代表。
主要任务:建立制度,开展环保教育及其活动,完成班级绿色网页制作。
(三)档案建设组
组长:纪耀宗
成员:黄军 陈庆伟 苏丹
主要任务:完成申报绿色学校自评,收集和整理绿色学校相关的文件、资料档案。
2.学习研究《绿色学校指南》
(1)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对号入座
(2)职能分工,有机事例,注意链接
(3)师生沟通,见仁见智,相得益彰
(4)《指南》引路,因校制宜
3.调研环境教育和资源状况
(1)学校计划,运行机制,措施方案,评估总结,部颁《大纲》,两个《指南》
(2)学科渗透,活动开展,师生互动,延伸社区
(3)各项管理,校园特点,当地环境,自然人文,经济社会
(4)师资培训,课程课时,教辅教参,网络媒体
4.制定计划措施、实施方案
(1)学校创建工作总体计划,支持性政策和措施
(2)各职能部门计划,专项工作活动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3)年级组、学科组、班级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执行,具体落实计划
(4)计划措施和方案分阶段,可行、有效、安全(活动安全,人文安全,紧急预案)
(5)定期检查(自查)落实情况,即时总结调整
(6)师生全体员工应了解学校、班级、本部门所制订的各项计划和实施方案
5.推进运行机制,组织有效实施
(1)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应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现行的规章制度还是长远的发展计划,都应倡导有益于环境的工作与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有益于环境的学校环境文化氛围;
(2)学校各个职能部门携手合作,建立全校性的环境教育实施和管理机制;
(3)成立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领导小组,主要成员为:校内外环境教育人士、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代表等;
(4)主管校长挂帅,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如:规则和管理全校的环境教育项目,教师培训,与校外环境机构和环境教育人士联络沟通等;
(5)建立和鼓励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民主机制;
(6)为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开展的学科环境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环境管理安排必要的时间、空间、学习资料、设施和适当的经费投入;
(7)利用社会各种环境教育资源,支持与参与改善社区环境的公益活动,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和环境建设工作,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培训,提高环境素养。
6.定期检查总结评估
(1)持续改进是创建绿色学校的原则;
(2)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是学校创建工作自我检查与纠正的主体;
(3)学校职能部门根据创建工作目标和计划定期进行自查自纠,并向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提交计划、实施报告和纠正措施;
(4)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检查学校及各部门环境教育计划、环保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向校长或校长办公会议提交学校创建工作目标、计划的实施报告和改进对策;
(5)向体师生生员工公布完成创建工作目标、计划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肯定成绩、表彰先进;
(6)自查和评估以一学期进行1-2次。
二、核心内容
1.绿色学校的概念
2.六个绿化
(1)绿化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2)绿化学校日常管理
如:学校污染的治理(电铃的噪声,燃煤,油烟,实验废水废气废电池),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适度消费,食堂就餐,纸张使用,设施保养及维修,学校的绿化(生态化,协调),人的卫生习惯,健康水平,安全事故的隐患等
(3)绿化教育教学过程
要适度进行课堂教学渗透
(4)绿化学校生态环境和校园文化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有宽松的人际环境
(5)绿化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
家长对孩子行为评价的变化,社区对学校形象的变化,学校对教师行为评价的变化
(6)绿化学校对社区、社会的影响
3.档案建设
(1)绿色学校档案是创建过程的踪迹,也是对创建活动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依据;
(2)绿色学校档案的建立、完善、使用、保管直接影响学校环境教育和环境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3)绿色学校档案的主要类别和内容要合理
(4)绿色学校档案建设要有专人负责,部门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每学期定时归档汇总;
(5)绿色学校档案管理、分类、装订、存放和保管、借阅要逐步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