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主角”为何成“道具”
发表日期:2010/11/23 21:25:48 作者:无 有1852位读者读过
2010-11-18 作者:熊丙奇 来源:西安晚报 |
这样的新闻并不鲜见。有孩子们在冬天穿着短裙在寒风中迎接领导,冻得瑟瑟发抖;有小学生被组织参加庆典活动,被意外事故伤害的。对这些新闻,大致有两方面意见,一是学校没有必要搞什么庆典、仪式;二是不能把孩子作为庆典的道具,更不能出于商业意图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庆典。 对于不能把孩子作为庆典的道具,不能出于商业意图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庆典,我是赞成的,而对于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庆典、仪式,则不能一棍子打死——其核心问题,不是该不该组织庆典活动,而是举办庆典的本意是什么。 在笔者看来,学校的各种庆典活动、仪式,应该以创建更好的培育学生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即通过庆典、仪式,让学生接受教育。国外大中小学,都比较重视并强调仪式教育,一些大学的毕业典礼,更是校长逐个为学生授予学位。 而国内大中小学的庆典、仪式,却偏离了这一出发点,官味和商业味道很浓——举办庆典的目的,一为展示办学政绩,二为获得一些校外捐赠。 让学生成为校园庆典的主角,其实就是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角,即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都以培养学生为出发点,宁可“怠慢”领导以及“忽视”某些嘉宾,也不得“怠慢”和“忽视”学生。 如果有正常的教育观,被“怠慢”的领导和被“忽视”的嘉宾,当为学校真正重视学生而给予学校好的评价,反过来,被百般照顾的领导和嘉宾,看到学生因自己被暴晒、被风吹雨打,应为被礼遇而感到羞耻。 在现实的教育格局中,学校以谁为本,说到底是利益所致。我不认为舆论的批评就能让学校转变态度,也能让领导和嘉宾意识到什么是正常的教育观,学校教育真要以“学生为本”,就得把教育监督权、评价权、选择权真正交给受教育者。当学生(及家长)有权参与学校管理,还有哪所学校的校长,能不以“学生为本”,把主角当做道具呢? |